我的数字生活 | 彭昌池:我的工作 比你想象的更智能
作者: 张莉芝 罗晶 来源: 知知贵阳 编辑: 蔺弦弦 时间:2023-05-25 13:47:22
5月26日至28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即将在贵州贵阳举办,数博会的连续举办加速推进了贵阳数字经济发展,由“数字+”引领时代的贵阳生活成为新风尚,从工作内容到生活场景,数字化的触角正在遍及每一个角落,转瞬间改变你我的生活。即日起,贵阳广播电视台推出“我的数字生活”专栏,从身边人出发,一起来看看数字化的应用场景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当数字青年遇上“数字工作”
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24岁的彭昌池如何玩转
花溪水库的智能水务工作?
彭昌池,是位刚满24岁的“95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贵阳市花溪水库管理处工作。眼下正值汛期,水库每天都要组织至少一次巡查,彭昌池也会加入其中。
过去,彭昌池认为巡逻水库只需要穿上反光背心,带上巡查记录表、对讲机走完巡查路线就完成了工作。但是,来到花溪水库之后,他发现巡逻除了要带上传统的装备外,还要带上一台打卡专用的手机。
原来,现在的水务工作可比他想象的还更智能!水库里所有的巡查路线都设置了智能巡查点,只要手机放在各点位的脚印标识上,自动感应后手指轻点屏幕就能完成打卡,整个过程仅用了几秒钟。“巡查过程中,点位附近发生了任何情况也可以通过手机直接上传,相关巡查信息一目了然。”彭昌池介绍道。
作为在数字时代生长的青年人,彭昌池“95后”年轻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水库里系统的信息化、设备的智能化他都学习得很快。“因为生活在数字时代,接触这些新鲜事物时上手更快,也更愿意去挖掘。这些系统,老员工在调试的时候,也会拿过来问一下我们年轻人的意见。”
彭昌池所说的系统就包括了贵阳市智慧防汛系统和南明河精细化管理系统,依托于大数据,这些系统能够实现对贵阳市各个重要点位的实时监测,预警水位、实时水位和保证水位等数据都清晰可见,透过花溪水库里的监控摄像头,这里的画面也能即刻出现在系统界面上。
在办公室里,他向记者演示了如何通过系统看到水面和大坝的实时画面,在四宫格的电脑桌面上,来自四个不同方位的监控摄像头同时显现,仅转动鼠标就能实现摄像头的360°转向,系统就会自动标记特殊闯入对象。例如,当画面中出现一些不听劝阻的钓鱼爱好者时,这些对象就会被红色的线框框住后截图上报后台,此时坐在显示屏前的彭昌池还能通过语音系统,远程喊话,对其进行及时劝返。
除此之外,彭昌池还可以通过水库内的自动远程操作系统精准控制户外的设备,例如控制大坝上闸门的关闭和开启,加上实时的监控画面,操作也会更精准。尤其在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情况下,这些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样的话,就避免了很多危险情况的发生,使检测更精细化、更科学化。”彭昌池说道。
尽管如今的工作环境已经充满了智能化和信息化,但彭昌池还是有着一份对未来工作场景的憧憬,“我希望未来能够实现全自动驾驶和自动打捞的水面巡查船,设定一个巡查范围,巡查船就能挨着巡查范围自动巡查,同时能够打捞水面上的垃圾和落叶,遇到特殊情况也能紧急汇报。”
不止是智慧水务,在贵阳贵安,随处可见的智能化工作场景,是持续推动大数据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成效。在数字系统、智能设备等加持下,人机协同,使工作变得更高效,也更安全。而像彭昌池这样的一线工作者在享受着智慧工作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他的想象力、他的创造力也在不断地被激发着,一些符合工作实际的创新产品也由此从需要变成可能,推动更多数字产品落地转换。
“我觉得贵阳贵安是一座很‘新’的城市,作为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年轻人,创意多一点,也更敢想一点。”对自己想象的未来工作场景,彭昌池充满信心。
记者手记
本次拍摄历时两天,期间,遇到一次倾盆大雨、一次烈日当空。在以前,即使是这样的天气,水库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正常进行户外工作,巡查路线上难免会有青苔,一下雨就会更打滑……如今,智慧系统使得大部分工作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这次采访后,我们也切身体会到了智慧系统带来的便捷性。
在数字赋能下,像彭昌池这样的一线工作者的工作场景正在变得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也更精细。与此同时,得益于数字化的改造升级,他们这些使用者也逐渐变成主导者,甚至是创新者。数字时代下,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工作应用场景比比皆是,而这背后或许都凝聚着一个个相关从业者的经验与想象,从需求出发,以价值为导向,场景与人,和谐共生,由此数字时代的发展才能更有温度。